首页 放生步骤 放生祈福 放生知识 佛经故事 放生功德 佛法修行 佛学经文 环保放生 放生回向

佛法修行

修行必读:楞严大义中的十七个重要观点

来源:http://www.hbfangsheng.com 作者:正善放生协会 发布时间:2024-04-22
摘要:也有可能,你对一般人还有智慧,但对自己有很多情绪的人没有智慧。也有可能,你与人相处有智慧,但自己修行、实践没有智慧。也有可能,你打坐有智慧,但与人相处没有智慧。这

喇嘛修行大法》第 17 辑

没有痛苦,何来幸福?佛陀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一切都是苦,无法追求真正的快乐,但在我们每个人宝贵的生命中,却有三种无苦之乐,三种离苦得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追求无苦之乐,但在生命的本质中,我们看到了无苦之乐,我们要追求这种无苦之乐。

这三者是什么呢?就是戒定慧三学。第一是守规矩。守规矩的人,是懂得快乐的人;不守规矩的人,是在破坏快乐。这个规矩包括:皈依三宝,必须持戒。修行人有修行人的规矩,在家居士有在家居士的戒律,夫妻有夫妻的规矩,社会有社会的公德,国家有国家的法律,每个团体有每个团体的规章制度。如果你住在这里,就必须遵守这里的规章制度;如果你住在那里,就必须遵守那里的规章制度。

释迦牟尼佛在制定戒律的时候,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我们每个众生如何契合心性,"令僧欢喜",这是第一条。在《十善业道经》中说,遵守这个规矩,就是让我们能够快乐地生活,所以是 "令僧欢喜,令僧安乐,令正法久住",安住在这个地方,就能够自在。只有心安理得,正法才能流传于世。

佛陀告诉我们要遵守许多世俗规则。特别是佛陀告诉我们,如果那个地方有很多风俗习惯,如果这些风俗习惯是好的,不是有害的,不是对生命健康有害的,那么弟子们到了那里,也要遵守这些风俗习惯。佛陀说:"在我的戒律里面制定了一些小戒,如果你到那个地方不适应,可以按照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去做。" 比如说佛陀制定的 "惟三衣",就是五衣、七衣、三袈裟,但是你到了一个寒冷的国家,像西藏、青藏高原、雪山、雪域,那里那么冷,如果说你穿三衣,你会冻死的,那怎么办呢?你要遵守那里的风俗,你要多穿衣服,所以我们汉朝做了海青等衣服(百物),里面都要穿起来。这就是佛陀的智慧,佛陀告诉我们,一个会遵守规则的人,他就是获得了幸福的第一要素。

大家看看,自称是修行人,却不遵守这里的规矩,不遵守大家共同的这种生活习惯,标新立异,个性张扬,特立独行,这就是不承认戒律的精神。遵守规则并不痛苦,遵守国家法律也不痛苦,遵守戒律也不痛苦,没有人会因为遵守规则而受苦。那有人就问了,现在这个社会应该循规蹈矩,但好像有时候不能循规蹈矩,要找后门,如果不找后门,我这个生意就赚不到了。其实,真正能干大事的人,他一定是按规矩办事的。不按规矩办事,那大家都在痛苦。而这种痛苦,并不是说你不按规矩来就会快乐,其实你走后门得到的这些好处将来也会失去,也会维持很短的时间。因为你做的这件事是在破坏社会规则。那些行贿受贿的人就是在破坏社会规则,是有罪的。你不要说:"那没办法,大家都这样做,我也得这样做。"你这样做就是参与了犯罪团伙。

社会公共心理功能失调,心理--心智--失常、不正常、不健康,你继续参与这种不健康的状态,你也是心理功能失调的。在一个心智失调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烦恼也很多。就像日本,表面上很发达,但全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国家就是日本。为什么自杀率这么高呢?就是因為社會不健全,所以壓力大。这个社会很发达,很发达的地方往往有很多不守规矩的人。表面上很发达,但实际上人心惶惶,所以自杀率很高,这就是这些不守规矩的人造成的后果。这些人的自杀与所有这些人有关。

我们必须思考这个问题: 我宁可少得一点,我遵守规则,那我就不会卷入这个世界的犯罪,也不会有社会功能障碍和病态心理。我们要看清因果关系:我做不到这一点,我恼火不是我的错,我遵守规则本身也不是我的错,是对方的错,他做错了,他没有遵守规则,这才有因果关系。就像当你很守规矩地坐在那里,有人打了你,你的手受伤了,你不能说,我遵守了规则,所以你看我被打了。事实上,对方打你是因为他没有遵守规则,如果对方遵守了规则,他就不会打你,你也就不会疼了。所以,遵守规则本质上是不痛的,这是第一点。

没有痛苦的第二种快乐是稳定。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说:"稳定压倒一切"。现在讲和谐社会,就是要身心稳定。其实,稳定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快乐。我们不要以为稳定是痛苦的,其实散乱的心才是痛苦的。我们看看自己的心情:情感稳定、家庭稳定、事业稳定;学习稳定、修养稳定、进步稳定;社会稳定、国家稳定、地球稳定,稳定是没有痛苦的。所以不会有人说:"我情绪太稳定了,我很痛苦"。有吗?不可能有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在受苦。只有当你的情绪分散、混乱时,你才是痛苦的。佛教的戒律是让我们稳定的基础--戒律是稳定的基础,以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有戒。

如何获得稳定性?这就是定学的内容。我们念一句佛号,就有一句佛号的定力;我们诵一卷经,就有一卷经的定力。坐禅、止观、诵经,所有的佛法修持,都能让我们在开发智慧之前获得定力:定力是智慧的基础。一个修菩萨行的人,可能有团体稳定的愿景和要求,所以他一个人要在那里跑来跑去,忙得不亦乐乎,但他忙的时候,大家都稳定了,他的心也就更稳定了。表面上看,他这个人在那里折腾得很厉害,但实际上,大家稳定了,他的心也就更稳定了。我们看一个国家领导人,国家稳定了,他的心就定了,再忙也值得。当我们自己的身心稳定了,我们身体里的这些小细胞也会稳定;如果你身体里的细胞不稳定,你在那里烦躁,在那里生气,在那里犯毒--贪、嗔、痴三毒,久而久之,你的身体就会生病,病毒就会出来,你的心也会跟着转。这就是为什么身体不好的人很难稳定下来,因为身体里的很多细胞都在捣乱。

我们要看到,稳定本身就是快乐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觉得坐着舒服,就坐一下,坐着是快乐的;坐着腿疼,不舒服,心里乱糟糟的,站起来就舒服了。你看,站起来情绪就稳定了。没有饭吃的时候,肚子饿了,情绪不稳定;三餐一进,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所以,稳定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追求的是本质,而不是表面的、外在的行为。情绪稳定、团体稳定、道场稳定,这是整个佛法追求的结果。

在追求定力之后,第三种无苦之乐--真正的无苦之乐就是智慧。虽然定是无苦之乐,但世间的定是有限的。即使八万四千大劫都不打妄想,也不过是漫长的一生--非想非非想天,四禅八定。长时间定在那里,在定中他没有任何痛苦,但定是有限的,他会出定,一旦出定,他的心就会动,一动就会乱,一乱就会堕落。所以,世俗的定,包括外在的无想定,也是一样,顽空也是一样。他一想到空性,就觉得身心很安定、很舒服,但这种空性并不能长久,因为没有足够的动力,他抓住的这个空性还是一个生灭法,还是一个空的境界,是一个相对的因果法。所以在六根、六尘、六识的生死世界当中抓住了定,即使你不愿意,也就是你不打妄想,不停留在根上,它还是一个生灭法。这种定对我们现在的修行还是有点用处的,因为它能让心安定下来,然后开启智慧。它不是究竟的佛法,这意味着它可以"大佛顶首楞严咒",喇嘛的这种大定是真正的稳定。没有出定,也没有入定,这是不可动摇的定--出定也不可动摇,入定也不可动摇。当你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时,我们知道,我们的心性现在正起着定的作用;当你从定中出来,你的心在想着什么,它就起着想着什么的作用。心性的大定就是不出定,不入定,这是我们生命中最本质的快乐,它一点也不苦,我们要追求这个定。生命的本质是如此稳定,而我们每个人通常都没有机会去面对它,没有能力去认识它,这是非常不幸的一点。

修行必读:楞严大义中的十七个重要观点

定之后就是慧。因为有了定,所以有了智慧;因为有了定,你的智慧才慢慢显现出来。如果我们点一盏烛灯,如果有风吹,烛灯摇晃,我们就看不清楚旁边的景物。如果一个人的心散了,他的智慧也就散了。一般来说,人的智慧是很片面的。今天想这个觉得有道理,明天想那个又觉得有道理,道理总是在变。就像我们小时候成长的过程,在学习、看书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以前的观念被推翻了;就像科学的发展,我们认识了一个观念,完善了一个观念,消除了以前的观念,纠正了以前的观点。

这颗心没有稳定下来,所产生的智慧都是摇摆不定的、零碎的,不是整体的智慧。也有可能,你与人相处有智慧,但自己修行、实践没有智慧;也有可能,你打坐有智慧,但与人相处没有智慧;也有可能,你对亲人还有智慧,但对仇人没有智慧;也有可能,你对一般人还有智慧,但对自己有很多情绪的人没有智慧。所以,凡人的智慧,并不稳定。一盏晃眼的灯,照到别的场景,照出来都不正常。那我们就要追求稳定,让这盏烛灯变成一盏无风的灯。没有风吹,灯柱静静地照在那里。就像电灯一样,你看电灯发光的时候,非常清晰。因为有电灯,所以没有风吹。

我们的楞严大定就像一盏电灯,没有风吹得动,"八风吹不动"。感受到自己心中这盏无风的灯,看到自己的心就像一盏无风的灯,照在那里不动摇,这个时候照到外面就是智慧。所以,无风之灯就是定力,灯照万物就是智慧。智慧是认识事物真相的能力,这种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有,但由于我们强烈的执着而变得支离破碎。如果我们没有任何执着,那么智慧依然会存在,当这种智慧存在时,所有的生死烦恼都会向你袭来,你比任何人都能看得更清楚。当它来临时,它是什么样子,你都知道。

有时候,大人看到孩子从外面跑回来,说我怎么样怎么样,如果他在撒谎,大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你的定力比他强,你能看出来。如果你心中的智慧是明亮的,这个人是在撒谎还是在说真话,当他来到你面前,在他说话之前,你就能看出来,这就是智慧。所以,当烦恼的事情来临,会让你烦恼的时候,你看,这就是因缘,不必烦恼;当生老病死来临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看,有前因后果,已经定下来了;阎罗王的信已经在我的口袋里放了很久了,我一看,一看,就知道是对的,他就不会烦恼,不会痛苦。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不管是遇到幸福,还是遇到生老病死,他都不会有痛苦。因为智慧,他很早就看清了这些因果、生死现象以及心理活动的状态,看不清楚的人是智慧不够。


参考资料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放生步骤 | 放生祈福 | 放生知识 | 佛经故事 | 放生功德 | 佛法修行 | 佛学经文 | 环保放生 | 放生回向

Copyright © 2002-2030 正善放生协会 鄂ICP备2022017074号-1 放生步骤-放生地点-放生去哪里好-放生方法-正善放生协会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