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放生步骤 放生祈福 放生知识 佛经故事 放生功德 佛法修行 佛学经文 环保放生 放生回向

佛法修行

十善业:通向心灵自由的黄金法则

来源:http://www.hbfangsheng.com 作者:正善放生协会 发布时间:2024-03-31
摘要:蓬头垢面追求财、色、名、食、睡五欲,不知止息,会造下各种罪业,要远离蓬头垢面,不要吝啬自己的财物,也不要贪恋别人的财物、 谋生宜财,以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对家费用外

十善业道(佛教解释)

十善业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或称为十善业道。

不杀生

杀生就是杀生,生命就是生命。不杀害众生的生命叫做不杀生。也就是要平等对待一切众生,不杀生,不伤害。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慈悲救世,所以释迦牟尼佛以平等慈悲的教义号召帮助被杀的众生,指示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不能杀。而孟子也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他说的不是佛性,也是出于对被杀众生的仁慈和怜悯。

害众生。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能够慈悲为怀,不杀害众生,众生世界就能实现其自然本性,一切争斗和仇恨都会消除,世界岂不太平?

十善业:通向心灵自由的黄金法则

不偷盗

偷窃的意思是欺诈和偷盗,偷盗的意思是抢劫和掠夺。不偷窃、不掠夺别人的财产,就叫不偷。因为万事万物,主权的转移,都必须合乎正义,不与之取而取之,不分之取而取之,无功而取之,都是偷盗的行为。能够生活并满足自己的欲望叫做 "利",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获利叫做 "义"。知道利人才能利己,利人就是利己,利己又利人就叫 "义利"。如果人们都能践行 "义利",在日常生活中勤俭持家,赡养父母,维护家庭,享受天伦之乐,谨慎对待朋友和金钱,就不会有偷盗行为,社会就会安宁,个人和家庭就会幸福。

不要通奸

人不应该在夫妻正式结合之外通奸。如果与非自己妻子的人发生性关系,则称为邪淫。能够纠正男女之间的情欲叫做不通奸,也就是贞洁和遵守礼教。换句话说,组织家庭后,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不做其他淫乱之事,这样才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的家庭。

不慎言

以计骗人,以言欺人,说假话,说有说无,说有说无,谓之妄语。不打妄语,就是诚实说话,不说虚假、欺骗的话。如果能远离妄语,就能做到诚实不欺,那么父母、兄弟、亲友以及相互接触的人之间就能相互信任,这的确是获得幸福的途径。

切忌口是心非

不说两舌,就是不说是非,不分化别人的感情。世人不修口,常有两舌之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双舌之灾,可导致无风起浪,是非烦恼,扰乱身心,甚至以械伤人,这是杀人不见血的罪行。若能远离两舌,堂堂正正说话,还会有是非之争吗?

不说脏话

不说粗话,就是不说粗话,不骂人。人常受恶口骂人之苦,伤及父母祖孙三代,祸害极大。经云:"恶口者,受畜生果"。因此,不恶言而善语,就能积德行善,受人爱戴。

不说花言巧语

所谓 "花言巧语",就是花言巧语,轻浮无礼,言语不雅,引人邪念,或戏弄人,或胡乱开口,以取乐为目的,谓之 "花言巧语"。说这种话的人,不仅对自己无益,还会害人,业力所在,死于恶道,生为人子,永远被人唾弃。所以,说合乎礼仪、不违背真理的正话,就叫不说绮语。若能远离绮语,则心正言顺,彬彬有礼,端庄大方,必受人敬仰。

不贪

不舍得自己的财物叫 "吝啬",不想舍得别人的财物叫 "贪婪"。蓬头垢面追求财、色、名、食、睡五欲,不知止息,会造下各种罪业,要远离蓬头垢面,不要吝啬自己的财物,也不要贪恋别人的财物、 谋生宜财,以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对家费用外贫病孤寡者,要能施以慰慈,或捐助社会公益事业,即施舍,经云: "能布施者,能致富"。但不要有贪心,佛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诸般苦,除贪一时。" 人生因为贪婪而痛苦,因为贪婪而触犯法律,危害他人和社会。佛教劝人慈悲为怀,布施他人,以对治悭贪。

不要对恚

愤怒和暴躁是指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把仇恨埋在心里,把愤怒表现在形式上。甚至一怒之下,会引发杀戮和灾难。常言道 "火烧功德林",就是说一个人无论做了多少善事,一旦嗔怒之火爆发,就会迁怒于人,甚至大打出手,各种祸患也会随之发生,以至于做了多少善事的功德都被它烧得一干二净。因此,我们应以慈悲心和宽容心对待嗔怒,这就叫 "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烦恼自来,能忍刀子一时,忍完方知宽容高。" 因此,要修炼慈悲宽容的美德,才能远离嗔怒的过失,这叫不嗔不怒,才能成就自利利他的大事业。

不愚痴

愚痴就是无知、迷惑、没有智慧、不明白事理、是非不分、不信因果律、执着邪见、没有正知正见、不计后果。如果能接受佛陀的教育,增长智慧,就能引入正见,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好人。佛经中说,修般若智慧对治愚痴,远离邪见,叫做不愚痴。


参考资料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放生步骤 | 放生祈福 | 放生知识 | 佛经故事 | 放生功德 | 佛法修行 | 佛学经文 | 环保放生 | 放生回向

Copyright © 2002-2030 正善放生协会 鄂ICP备2022017074号-1 放生步骤-放生地点-放生去哪里好-放生方法-正善放生协会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