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放生步骤 放生祈福 放生知识 佛经故事 放生功德 佛法修行 佛学经文 环保放生 放生回向

居家修行

四川放生鸡在哪里,四川佛教摩崖造像的艺术价值及其现况

来源:http://www.hbfangsheng.com 作者:正善放生协会 发布时间:2023-11-16
摘要:洞中前壁刻着文殊、普贤菩萨,两旁侍立着力士和狮、象奴,菩萨脚下,倒跪着两个天女,这种后背朝向观者而不见面孔的形象,是我们过去没有见过的,这个创造性的处理,给整组作

一、拉萨哪里放生蚬子

1、大足县在重庆的西部偏北,距成渝铁路邮亭铺站三十二公里,当地气候温和,物产丰足,故名大足。县境分布着摩崖造像甚多,最重要的有北山、宝顶、南山、石门村、石篆山、妙高寺、舒成岩、七拱桥、佛安桥、朝阳洞、玉滩等十余处。而数量最多,分布得最集中的是宝顶和北山两处。我们这次去川,就是以这两处为重点,作了比较长时间的观摩。同时,由于南山距离县城较近,也顺便看了半天。

2、南山在县城南四里,汽车公路旁,山顶有一座道观,叫玉皇观,道教的摩崖石刻都在观内。计有三清洞、圣母洞、真武洞、龙洞四部分,多数是宋代作品。三清、圣母、真武三部分的造像,除了道士面部有须,衣服、装饰、手持法物等遵依道教的规式外,每一龛的结构布局和陪衬的侍从人物,大体上都是吸取了佛教造像的手法。在人物的造型上,一般的也都能作到比例匀称,刻划具体,但在思想感情的表现上,就我们初步的认识却觉得并无突出的成就。道教石刻造像在国内究属少见,作为研究道教雕刻的资料,还是很重要的。

3、使我们特别感到兴趣的倒是龙洞的那条张牙舞爪的“孽龙”,身体折成三叠,大部悬空,龙头上扬,左爪抓住石壁(已断裂),右爪上伸,神气凶猛,肌肉转折有力,好像一下子就要窜出洞去,这种气势,还是别处少见的。过去传说,如果阴雨连绵,都是它在作怪,有时也跑到地里吃庄稼,老乡们管它叫作“孽龙”,在下面点火烧它,雨就不下了,庄稼也得到保护了。这哪里是“孽龙”作怪,而是,雕刻家的艺术力量在作怪,使老乡编造出这样的神话来,但通过这神话也反映了这一作品的形象刻划,是极为成功的。

4、北山在县北五里,分为佛湾、佛耳岩、观音坡、营盘坡等几处,除了佛湾大部分造像比较完整外,其余几处都风化得厉害,完整的不多了。在佛湾对面的山顶上,还有一座宋塔,叫作北塔或多宝塔,塔里的墙壁上,嵌着许多造像龛,里面光线很暗,须用灯光才能看到。石龛内容丰富,绝大多数是宋刻,除了佛、菩萨、天王像外,还有连续不断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题材。是描写善财童子经文殊菩萨指引,向南走参礼了五十三位菩萨、比丘、仙、神等,受到佛教各种法门的教育。我们没有把它拍成照片,不能具体介绍,只简单地在这里提一下。

5、北山的佛湾,规模较大,共有二百九十个龛洞,造像六七千尊,创建于晚唐昭宗景福至乾宁年间(公元890年前后),是当时静南军节度使韦君靖在这里建永昌寨时主持开凿的。佛湾是一段湾形山崖,造像龛洞,由南向北,分为三段,包括了晚唐、五代和宋初的作品。这里只重点地介绍一部分。

6、在佛湾,我们觉得具有代表性的宋代作品,要算136号心神(又名星辰)车窟了。在这洞的入门处有一个带座的八角石亭,上连窟顶,俗称心神车,下部为须弥座,四周刻着一条蟠龙,亭的周围有栏杆,栏杆上刻着各种游戏的小孩:有骑着的,有伏着的,有横爬的,有的用手揪着另一小孩的双脚,有的用头顶着另一小孩的屁股,姿势动作十分可爱,甚至引起观者发笑,从那头身比例和圆胖的四肢上,大体可以认出都是三四岁的样子,这些动作表情也正和他们的年纪相符,所以感觉非常真实,把儿童的天真烂漫,活泼顽皮的神情充分刻划出来。

7、洞里共分两进,主像为释迦,两旁有菩萨八尊和迦叶、阿难、供养人等。释迦顶上放出两道毫光,经过窟顶,直出洞外,这么长的毫光,是相当特殊的。左壁骑象的普贤菩萨,是这洞中最美的一尊,修长、腴润、典雅、秀丽,成功地表现了当时人们所追求的这种美的典型,菩萨下面有一个牵象人,姿势威武,体魄健壮,和菩萨成为明显的对比。使得菩萨的理想性格更为突出。

8、与普贤菩萨相对的骑狮文殊菩萨,所体现的形象、感情又和普贤不同,他的身躯、面孔都较饱满,结实有力,表现出充沛的生命力和开旷明朗的性格,是这一作品的精神特点。文殊右侧有一尊日月观音,跌坐于方形台上,表情端庄温和,颇像一位中年的慈母。

9、我们说心神车窟是这里的宋刻代表作,除了它们真实地、典型地体现了某些生活感情外,还值得我们特别重祖的是那洗练的石刻技法。这些作品能够具有令人信服的艺术力量,是和充分表现了体积感的雕刻技法分不开的。在表现佛、菩萨、供养人的肌体上,分面、分块明确清楚,那里是骨,应该凸起,刻出硬度,那里是肉,应该圆润,刻出弹性,都能恰如其分。至于衣服的处理,虽是一律用了雄快爽利的刀法,线条劲健,棱角分明,但在应该表现转折、起伏、叠绉、拖垂、飘动的地方,却给人以各不相同的真实感。心神车窟作品的刻法准确而明快,毫无拖泥带水、模糊混沌之处。作为向古代石雕技法的学习,是良好的范本。

10、佛湾第125号数珠手观音,是这里最出名的菩萨像之一。龛为方形,菩萨身后有椭圆形背光,像高不过三尺,从风格面貌和衣饰特点看,可能是五代作品。当观者发现这个菩萨时,不能不被它所吸引,这是一尊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典型作品,以致放在这许多龛洞中间显得那么突出,它两手斜搭在胸前,上身微微向后侧转,头部有些前倾,眼稍嘴角流露着微妙的喜悦,全身姿态在安静中显出了轻微的动势,肌体柔和,质感很强,特别是那临风飞舞的衣带,更加强了优美、舒适的气氛,据说这尊像很受群众欣赏,过去经常有人在上面翻模仿制过,再加上长期风化,已经显得相当模糊了。

二、太原哪里放生石螺

1、在佛湾,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内容丰富的净土变题材的雕刻作品。这里有两龛,即弥勒净土变和观经变,内容组织严密,华美多采,带有池观楼阁,飞禽走兽。刻得相当细腻,结构布局也颇具匠心,富于变化,无重复繁琐的毛病,如果没有高度的艺术修养,是很难把这么丰富的内容处理到这样好的。观经变又叫观无量寿经变,这龛中心主要是描写释迦牟尼为瓶沙王夫人韦提希说法,劝令发愿往生所谓没有人间众苦相煎但受诸乐的西方极乐世界,很多菩萨、诸天、供养人作着虔敬或受感动的表情,或立或坐,大的如瓶,小的如指,层次分明,严正而不单调。在龛的四框刻有“十六观”,以连环图画的形式,刻出了韦提希静坐冥想的十六种境界。在龛的下部台基上,刻着与十六观相接连的瓶沙王被囚前后故事的“未生怨”(即杀害父母的阿阇世王),都是具有生活情节的浮雕。雕刻家通过这些佛经故事,结合了人间现实的手法,在建筑、服装、人物形象上,却刻划了宋代人们生活的面貌。

2、在佛湾,我们看到了相当别致的观音、地藏同龛的作品,这样摆法,在佛经上是找不到根据的。在民间传说着观音菩萨常常作各种化身,深入民间救苦救难;地藏菩萨是发愿深入地狱援救罪人的。在五代到北宋这一时期,战乱连年,苦难的人民,最欢迎这两位菩萨出现来解除自己的痛苦,就这观音地藏同龛的创造来看,在客观上是更为集中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某些愿望,具有一定的现实因素。

3、北山雕刻,除了圆雕和浮雕外,还有一幅精采的线刻画,内容是文殊见维摩问疾图,据说原是昌州惠因寺藏的一幅北宋画家石恪作品,恐怕年久损坏,宋代绍兴年间,就把它摹刻在这里。这幅画形象真实,线条流动,病容满面而又进行雄辩的维摩形象,是表现得相当成功的。可称为一幅杰出的作品。

4、古代雕刻家,虽然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但过去劳动人民社会地位低微,这些雕刻家并不被重视,各处著名的石窟,在历史纪载中,只提到开创的发起、经营、或组织者,付出巨大的劳动的雕刻家,反而没没无闻。像云岗最古的五个大窟,一直称作“昙曜五洞”,倒好像只是昙曜一人的功绩,龙门奉先寺石刻,只留下“支料匠”李、成、姚三位名字,究竟是否雕刻家,还成为问题;乐山大佛也是一样,只提到海通和尚和韦。古代无数的优秀雕刻家,是被淹没在历史的巨流中了。在北山的弥勒净土变、孔雀明王,地藏王化身等龛,却清晰地刻着四位雕刻家的名字:伏元俊、伏世能、伏小伏小八。这几位的名字是和他们的杰出作品一样不会令人忘怀的。

四川放生鸡在哪里,四川佛教摩崖造像的艺术价值及其现况

5、宝顶在大足县北三十五里的香山顶上,当地风景优美,遍山遍野的苍松翠竹与大量杰出的雕刻窟群互相辉映,刚到这里的观者,真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感觉。

6、宝顶石刻的开凿年代,经一生致力于大足石刻研究的陈习删先生考证,大约是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开始的[附注1]。据说唐朝末年,四川省有个姓柳的居士,学习佛教密宗,人称柳本尊,会“秘密咒法”“能祛鬼怪,疗疾疫”。传道时作了许多苦行如剜目,割耳、断臂等,得到当时群众的信仰和前蜀王建的支持,封他为成都“瑜伽教主”。南宋绍兴年间,又有一个叫赵智凤的,大足县人,承袭了柳本尊的教统,云游四方募化,在宝顶山建了一座“宝顶寺”,并在山顶和大佛湾等处招工人雕刻了大批的造像,现在山顶的圣寿寺,则是明清培修的。

7、大佛湾是一个“A”字形的峡谷,山崖最高处约二十多公尺,石刻由东崖开始,大部分都刻在南北崖上,向西延展二百多公尺。全部作品共分十九组,计释迦涅槃像(大卧佛)、释迦降生像(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龛、毗卢洞、七佛龛、云雷音菩萨像、佛牙伽蓝龛、观无量寿佛经龛、六贼图、十佛龛(附地狱变相)、柳本尊龛,菩提龛、圆觉洞、牧牛图、护摩像龛、六趣唯心图、广大宝楼阁、三世佛龛和千手观音龛。就过去我们所见到的大规模石窟群,因为经历几个朝代,造像人随意雕刻,无论在排列上、内容上、形式上,多多少少总是使人感到凌乱、重复甚至单调。这里则不同,由于全部雕刻经过赵智凰的统筹安排无一龛洞重复,几乎在所有的雕像中也找不出两个相同的来。这是大佛湾造像异于他处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8、释迦涅槃像,是这里最大的雕刻,卧佛仅刻到膝部,已长达七丈,面容慈祥宁静,两眼微阁,成功地描写了释迦灭度前的神态。佛前立着十六弟子,都作半身像,按照要求,弟子们应表现出悲恸的感情来,但这些面孔却比较平扳。卧佛头部左方是描写释迦降生后九龙喷水浴身的故事,设计人巧妙地利用了山上的泉水,在崖壁刻了九个龙头,引导泉水从龙嘴中流出,喷射在高约三尺的太子身上。这个结合了雕刻题材的古代喷水池的设计,给大佛湾增加了动人的生意。

9、在九龙浴太子的西边,有一龛高大的孔雀明王像,主像骑在孔雀背上,高约两丈,主像头上现化佛八尊,后壁残裂,尚存有佛、药又、鬼怪等二三十个雕像。孔雀明王西边,是这里最称华美细致的龛洞之一的毗卢洞,洞高两丈,进身不过八尺,顶上及左壁已坍圯,据说是有一年(清康熙以前)大风雨,山顶大树被刮倒,树根撑裂石缝,把这洞压坏。洞正中刻了一座半爿的八角攒尖双重檐亭,亭座及四柱围绕着蟠龙,主像毗卢佛趺坐亭中的莲座上,左右两壁还有不少佛、菩萨像,这些造像都是体态端庄、神情静穆、面像圆满美丽,能继承和发长唐代造像的优良传统,在大佛湾的佛菩萨像中,可称为典型性的代表作。洞中前壁刻着文殊、普贤菩萨,两旁侍立着力士和狮、象奴,菩萨脚下,倒跪着两个天女,这种后背朝向观者而不见面孔的形象,是我们过去没有见过的,这个创造性的处理,给整组作品增加了崇高、威严的气氛。

10、毗卢洞以西是七佛龛,分上下两重,上重刻有迦叶、拘那含,拘楼孙等七佛,下重刻父母恩重经变作品,这些经变雕刻十分可贵,用连续的表现方法刻出了一对夫妇由结婚、怀孕、临蓐、保育直到孩子长大、父母衰迈等一系列的生活情节,这些情节的处理真实动人,给观者以极深的感染。如结婚一组,从年青夫妇的面孔流露出难以比拟的欣喜。哺育一组,母亲卧在床上给孩子把尿,那种谨慎细心的动作,充分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抚爱。远行忆念一组,叙述了年老父母切盼儿子归来,父亲注视前方,母亲面孔上现出爱虑和怀疑,好像在向父亲说:“怎么还不回来啊”?它深刻地描写了老年父母对儿女的深挚怀念。


参考资料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放生步骤 | 放生祈福 | 放生知识 | 佛经故事 | 放生功德 | 佛法修行 | 佛学经文 | 环保放生 | 放生回向

Copyright © 2002-2030 正善放生协会 鄂ICP备2022017074号-1 放生步骤-放生地点-放生去哪里好-放生方法-正善放生协会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