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放生步骤 放生祈福 放生知识 佛经故事 放生功德 佛法修行 佛学经文 环保放生 放生回向

放生知识

济南放生园放生蚯蚓,济南多部门今起共治大明湖乱放生放生首选黄河

来源:http://www.hbfangsheng.com 作者:正善放生协会 发布时间:2024-02-18
摘要:背阴洞内有菩萨佛,并刻有动物及武士像,为隋唐雕刻,保存尚好8、大佛寺石窟造像位于岱阴历城区锦绣川乡老村北青铜山南麓悬崖上,坐北朝南。二、苏州哪里适合放生鲤鱼1、佛峪石

一、放生改变命运吗

1、9日起,天下第一泉景区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将全面展开。公安、城管执法、园林等部门将联合整治天下第一泉景区盲目放生和污染水域的行为。市渔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明湖以及南部山区多数水库都不适合放生,放生可选黄河。

2、既然大明湖不适合放生,那么放到南部山区水库可以吗?市渔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明介绍,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兴隆水库、浆水泉水库和龙泉湖水库都是水源地,这些水库的水经处理后是要输送到市区,如果想放生,只能放一些能净化水质的品种,对放生的量也得进行科学控制,不建议市民到水源地放生。历阳湖储存的是大明湖弃水,为四类水质,不适宜鱼类生存。近来到历阳湖放生的市民明显增多,工作人员每天都得打捞死鱼。想放生可以去黄河,不过,一定不能放巴西龟等外来生物。

3、虽然水生物放生目前仍是法律空白,但农业部曾针对水生物增殖放流下发规定,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等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物进行增殖放流。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应当依法经检验检疫合格,确保健康无病害、无禁用药物残留。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展规模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的,应当提前15日向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增殖放流的种类、数量、规格、时间和地点等事项,接受监督检查。放流的水生物可送到渔业部门检疫,检疫不收取费用。每年的6月6日“全国增殖放流日”,海洋、渔业等部门都会组织增殖放流活动,市民可以参与。

4、济南市石窟造像资料黄石崖造像群位于济南市千佛山南螺丝顶主峰西侧,因石质呈赭黄色而名。窟龛及造像分布在长约30米的峭壁下部,现存石窟1座,大小浅龛20个,造像75尊,题记7则。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到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历时17年。窟在峭壁东北端,由天然石洞改造而成,呈三角形,正面无造像。东壁造像7尊,除立佛、坐佛各1尊外,余皆为菩萨。立像与坐像身后刻有椭圆形头光,头光内为莲荷卷草纹饰。西壁造像17尊,佛像头光之上浮雕飞天,造型生动活泼。窟门上沿及洞壁顶部留有壁画残迹。石窟西为摩崖造像,其中4尊飞天手中各持乐器,身上除飘带外全部裸体。造像风格受北魏汉化的影响比较明显,躯体修长,面容清瘦,刀法简朴厚重,可惜不少精美造像头部已被毁或被盗走

5、莲花洞石窟造像位于泰山西北麓五峰山西,聚仙峰西侧峭壁上。窟高3米,外砌券拱门,额置“天启六年五月圣佛莲花洞”题刻。窟内正壁雕一佛二僧二菩萨,四壁及拱六两侧雕小佛242尊,窟顶藻井雕莲花。洞外东石壁雕小佛10余尊。洞内题字大部漫漶,能识者尚有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及北齐乾明元年(560年)造像题名。1979年定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放生园放生蚯蚓,济南多部门今起共治大明湖乱放生放生首选黄河

6、玉函山石窟造像位于岱阴历城区十六里河镇分水岭村东南玉函山北麓,为西佛峪摩崖造像。玉函山北面山腰西北方有巨石,上刻“佛峪”,东约150米即石窟造像。现存隋代造像95尊,其面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补毁,佛身尚好。像旁有隋代题记12则,唐代2则,元代3则。石窟下有佛峪寺遗址。

7、王泉摩崖造像位于泰山西北麓张夏镇王泉村东南山谷中,分别开凿于南、北山腰处,均匀自然岩洞略加雕琢而成。朝阳洞主佛高07米,迦叶、阿难佛高54米,小龛内有53尊佛像。背阴洞内有菩萨佛,并刻有动物及武士像,为隋唐雕刻,保存尚好

8、大佛寺石窟造像位于岱阴历城区锦绣川乡老村北青铜山南麓悬崖上,坐北朝南。大佛寺荒废无存,仅存石窟造像。窟高5米,深5米,宽7米,拱形窟门。内有大坐佛1尊,佛身高8米,宽7米,佛座高5米。左右侧有菩萨和比丘立像。菩萨高2米,肩宽7米,手持枝条和净水瓶,额冠上有坐佛。比丘高8米,宽6米。大佛右侧上有佛4尊。全窟共9座造座,均为高浮雕,系隋唐雕刻。大佛寺造像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千佛崖造像位于神通寺遗址西山腰石崖处。1977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北长65米,有大小造像221尊,造像题记43则,从唐高祖武德时(618~626年)始凿,到高宗时最盛,至睿宗时止,前后时70余年。余为后人重修或游人题记。南端第一窟,是显庆三年(658年)南平长公主造像窟,窟内刻坐佛1尊。由此往北,有两个大窟,即贞观十八年(644年)和显庆三年(658年)僧人明德造像窟。千佛崖中部悬崖有一群体像,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共35尊。北部造像稀疏,最后为两个大窟,有大小造像27尊。

10、阴佛寺石窟造像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峪镇玉皇山南坡峭壁上,属晚唐石窟造像。横长方形、弧顶龛形窟,内有高浮雕释迦牟尼佛1尊,坐像,螺髻,双耳下垂,表情和蔼慈祥,内著僧祗支,外披袈裟,作施无畏印(已残缺)和与愿印;双膝下垂,跣足踩莲座。有唐咸通十四年(873年)题记1则。龛外峭壁上有数尊小佛坐像。

二、苏州哪里适合放生鲤鱼

1、佛峪石窟造像位于历城区十六里镇矿村东北佛峪尽头处,有般若寺遗址。自佛胜境牌坊拾阶而上,有长百米、高数十米的悬崖,崖上刻造像20余尊,为隋唐风格。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冶山居士书“云殿泉厨”,光绪九年(1883年)刻大“佛”字及“别有洞天”、“严阿仙境”、“林壑优美”、“洞庭少宝”等大小题记30余则。

2、太甲山石窟造像位于岱阴历城仲宫镇东郭而庄南太甲山北麓。有造像3尊,最大者高2米、宽25米,最小者高9米、宽7米,均系高浮雕,刻工细致,面庞端庄,具有隋唐风格。

3、灵鹫山造像位于岱阴历城柳埠镇南灵鹫山上。山崖有造像3处,计17龛80余尊,体量大者为40~50厘米,小者15~20厘米,形态、服饰、发髻等特点具唐风格。有3则造像记,其中两则不清,唯“李舍那造像记”尚可辨认。

4、方山造像位于方山之巅的积翠证明龛内,为唐初开凿。龛平面呈椭圆形,中雕高约5米的释迦坐像,面部硕圆生动,体态丰满,身著袈裟,结跏趺坐。龛东西两壁各有菩萨一尊(原有四尊,两尊已失),雕刻手法与释迦同,均为唐时所造。龛内唐、宋题记颇多。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又在龛外增修方形室,墙为朱红色,远望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故又称红门。

5、大佛头造像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姚家镇羊头峪村南佛慧山上。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刻,为单位摩崖造像。就崖凿刻,高8米,宽35米,半身式,方圆脸,眉间饰白毫相。1923年增建石窟保护,高9米,平面方形,拱门上方镌刻清末御史张英麟书“大雄宝殿”。像西刻“李思重......万历丁未三月吉日重妆”;像东刻明人李伯春题“大慈大悲”。

6、舍身崖造像位于岱顶舍身崖半山腰。佛龛高90米,宽40米,内雕文殊骑狮子,像与人一般大小,线条粗犷,苔迹斑斑,疑为北宋造像。其东有凿迹,似半途而废;西有宋元佑年间题刻,字均清晰。

7、黄花山石窟造像位于历城区仲宫镇朱家庄东南,黄花山半腰处。窟为天然洞,离山下玉符河河面

8、唐代在济南近郊方面造像的地区集中于佛慧山。在开元寺的前后石崖上,自大门旁东崖起,有大的石窟中有坐佛一尊,头部被毁,最近修理,另安装了一泥头,下半由于油漆不厚,尚可看得出是唐代的遗物,雕刻精美,设计周密。再进,于南崖间有造像一排。再前又一大窟,也有像。北崖有大小佛像崖窟颇多,佛像及胁侍等大小造像数十尊。虽经修理,由于涂色不厚,很可以看出是唐代的遗物。艺术虽不是如何高明,但在历史的意义上来说,他是继黄石崖北魏造像及千佛山、玉函山等地的隋代造像而向前作了更普遍的发展,他有着唐代艺术的特征,还是唐代佛教史及艺术史上在山东发展这一支的遗物。此外,据“山左访碑录”载有佛峪的“遇缘造像”,附注出“正书四行,乾元二年三月五日”;并载有“金刚会碑”二方,注“开成二年四月”云云。按清乾隆“历城县志、金石考”一卷所载“佛峪造像记”注“在城东南三十余里佛峪寺西北悬崖”。现录拓本“金刚会碑”原文一段如次:

9、“大唐□金钢之会碑石弥勒像赞并序。齐州历城县维那刘长清等八人,为□中金刚经邑会之长,曾同邑内信直者十数公,俱理南灵台山禅大德僧□方为出世之师,师以太和六年受灵岩寺请命诣阙进本寺图,将谢圣旨,再许起置镇国般若道场之鸿泽,师行能二备,慕止京畿,首末三秋,无疾而谢世。维那刘公等,痛惠焰绝照,法镜沉光,无明益昏,大道荒塞。乃率邑内诸人等家财,同心奉为□故禅大德建此弥勒像一个,侍菩萨二个,于南灵台山先师安坐之地,上答生前法诲之恩惠矣。□(略)同冀入龙华之大会也。(略)开成二年岁次丁巳四月甲午朔功德主及都维那邑人等一百一十人,结金刚经会,每会书经一卷,每至正月十八日、九月十五日设斋一中,以表众缘标于此。碑院主□行勤、功德主刘长清、都维那王升朝、维那刘君义、维那刘征品、维那李士良、维那张敬宗、维那王士义、维那李绾、维那张少林,僧元忠、僧楚文、僧居政、僧思□、僧广□、僧简裕、僧善,尼体幽、尼元□、尼志坚、尼坚行,邢忠信(以下信男女共一百三十七个人名略)”

10、在这个碑文上给我们显示了三点:其是所造的像为三尊,即一佛二菩萨。其是造像者计有碑院主、功德主、都维那、僧尼以及信徒;在信徒之中有兄弟数人的。其即这个造像的目的一方面为纪念已死的“僧□”,另一方面则为结金刚会的标志。这个目的和旧来所有造像的只为亡父母亲故祈福亦不同;这就是说,自唐之后佛教的信仰似比已往更为普及,但在造像的规模上说以这样多的群众力量所造只为三尊,是规模较以往越来越小。


参考资料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放生步骤 | 放生祈福 | 放生知识 | 佛经故事 | 放生功德 | 佛法修行 | 佛学经文 | 环保放生 | 放生回向

Copyright © 2002-2030 正善放生协会 鄂ICP备2022017074号-1 放生步骤-放生地点-放生去哪里好-放生方法-正善放生协会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