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放生步骤 放生祈福 放生知识 佛经故事 放生功德 佛法修行 佛学经文 环保放生 放生回向

放生祈福

观音庙放生点

来源:http://www.hbfangsheng.com 作者:正善放生协会 发布时间:2023-04-14
摘要:如果能对上述这些禅法没有丝毫的怀疑,工夫做到一点都没错误——在正确体认诸法实相的基础上,面对五欲八风时,觉照的智慧如同日月在天,不必缘任何一法,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中新网浙江新闻6月2日电(严格 谢盼盼 江杨烨)

  根据浙江省统一部署,浙江省佛教协会通知,从2020年6月2日开始,按照“属地管理、受控有序、责任到点”的原则,符合疫情防控条件的佛教院校及活动场所,可以有序恢复开放。杭州千年古刹灵隐寺也于2日重新对外开放。

  位于西湖灵隐山麓的灵隐寺,为杭州最早的古寺,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灵隐寺从今年1月底关闭至今,这座千年古刹经历了难得一见的“闭关”。

  浙江省佛教协会的通知强调,寺院恢复开放,一定要落实疫情防控举措。要在原有的防控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开放后的系列举措。如采取预约、限流措施,控制人员密度,根据杭州相关部门要求,人员不得超过场所最高容纳规模的四分之一。

  如今在灵隐寺,处处可见贴心标语:“请保持一米以上距离”“进入寺院期间全程佩戴口罩”。

  为了这次开放,寺里做了诸多准备。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介绍,寺里购置了云台测温仪,从游客、香客入寺门就能自动进行测温,以保证民众快速通行,此外灵隐寺为防范疫情购置了消毒液,还在地上贴“一米线”,安排志愿者疏导游客保持一定的距离。

  进入灵隐寺前,要先通过西湖的飞来峰景区。光泉法师介绍,飞来峰景区已于3月重新开放,每日开放预约名额3万人,灵隐寺将不另设预约平台。

  在灵隐寺“闭关”期间,除了做好寺庙内部防控,灵隐寺亦心系社会,奉献大爱。

  自疫情发生以来,灵隐寺在第一时间就向浙江杭州红十字会捐款1000万,用于支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湖北急需物资时,灵隐寺将其寺内仅有的七千个口罩中拿出五千个捐赠给湖北佛教协会。

  面对疫情带来的危害,杭州灵隐寺除了参与捐助物资,还通过微信公号密集发布政府防控疫情的相关通知和要求,倡导民众们加强自律防护,积极配合政府防控疫情举措,防非止谣;同时积极以佛教的慈悲智慧传递正能量、积极纾解信众心理压力、助力提升战胜疫病的信心和勇气。

  闭关期间,寂静的山林,清净的古刹,也让光泉法师思考良多,他认为疫情让人们深入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敬畏自然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同时,他认为疫情也彰显大爱,一方有难,八方来援,而这种大爱,也是佛教中国化后的题中之义,中国佛教慈悲济世、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在这一次大疫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此外,灵隐寺“2020年结夏安居”定于6月6日——9月2日举行。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杭州灵隐寺庚子“结夏安居•共修华严”,不邀请居士参加。

杭州灵隐寺简介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灵隐寺地处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

灵隐寺初创时佛法未盛,一切仅初具雏形而已。至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其规模稍有可观。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曾作过全面修葺,香火旺盛。然而,唐末“会昌法难”,灵隐受池鱼之灾,寺毁僧散。直至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新建石幢、佛阁、法堂及百尺弥勒阁,并赐名灵隐新寺。灵隐寺鼎盛时,曾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房一千三百间,僧众多达三千余人。南宋建都杭州,高宗与孝宗常幸驾灵隐,主理寺务,并挥洒翰墨。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 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立志重建,广筹资金,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梵刹庄严,古风重振,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新中国成立后,灵隐曾多次进行大规模整修。于今,在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方针下,在方丈光泉法师的引领下,灵隐寺两序大众以“充分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建设东南人间净土”为发展目标,使灵隐这座千年古刹,法幢高树,海众安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目前,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直指堂(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联灯阁、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所构成,共占地一百三十亩,殿宇恢宏,建构有序。大雄宝殿中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是以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用二十四块樟木雕刻镶接而成,共高24.8米,妙相庄严,气韵生动,为国内所罕见。

灵隐自创建以来,高僧云集,文人荟萃,儒释交融,谈禅论道,一吟一咏早己蔚然成为文化大观。此外,寺内还存有不少年代久远的佛像、法器、经幢、石塔、御碑、字画等历史文物为灵隐寺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

观照|如何获得真正的自由

问:如何得自由分?师云: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忘。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土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大香象渡河,截流而过。使无疑误,此人天堂地狱俱不能摄也。

这是百丈禅师在回答弟子提出的“如何获得自由”这个问题时,概述修行的要点的一段开示,对于修行人历缘对境时如何用心十分重要。今日适逢百丈禅师圆寂纪念日,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祖师的这段精要法语。

问:如何得自由分?

百丈禅师在之前的法语中曾说,凡夫众生在生死大海中头出头没,“都无自由分”。于是弟子又问:既然如此,那怎样才能得到自由自在的受用呢?

师云:如今得即得。

百丈禅师就说,现在说“得”,那就是“得”了。说“自由”的当下就是“自由”,不要只是把“自由”当作知见或名字上的了解。譬如人家问你“吃饱没”,你说“饱”,这一刻的饱就要跟你肚里的充实感相同,那才叫饱,而不是饥人说饱。

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忘。

“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八风”则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境界。“悭”包括悭、吝两方面,悭指自己欠缺而去贪求,吝指自己有而不肯给人。“嫉”是嫉忌,对自己没有而别人拥有的,感到欣羡嫉妒。一般人会对所爱好的东西产生贪爱,贪不到就变成嫉妒。

稍有阅历的人静心观察世间的种种,就会发现即便是同一家庭的兄弟姐妹,也会因为各人自己因缘的差异,而福报各不相同。在这不同之中,因果律是最公平的,过去有如是因,当下才会得如是果。如果不能够踏踏实实去积累福报,而只是一味地贪或者嫉,仅仅徒增烦恼而已。

观音庙放生点

诸法的究竟实相从胜义谛来说是空寂的,而从世俗谛来说还是有因缘假合的幻有差别,是从你我过去多生累劫所种的业因而来的。能够如此体认,就不会对任何一法生起错误的认知,进而可以放下贪嫉。

更进一步,“我”指能起心动念的人,“所”指所缘的色身、财富等执着以为是自己所有的五欲六尘。“垢净”就代表善恶、是非、好坏、美丑、成败、得失、荣辱、高低等一切对待法。只有当对于这些对待相的虚妄“情”执都“忘”尽了,才能还给诸法它们的究竟实相,才能够做到真正的“无取舍”都能够忘怀,就叫做“情无取舍”、“垢净俱忘”。

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土木石,念念如救头然。

上述的工夫若能做到,我们就能像日月处于空中一样毫无条件、了无取舍地普照万物,利益一切;又像土木石块一样,没有分别取舍之念。古德常以明镜照物来比喻,明镜虽清楚的鉴照一切,胡来胡现,汉来汉现,却毫无分别之心。“不缘而照”的“缘”就是用自心去攀缘,分别取舍。日月、木石,乃至明镜都是不会去攀缘或分别取舍,学佛之人的用心也应如此,在照了万法的同时还需寂然不动,不要掉在虚妄分别里。另一方面,真心虽寂然不动,却又有智能的功用,可以照了一切。这样才是照见诸法的实相,不离中道,双照空有。

与此同时,虽然念念都能用智慧观照,了知诸法实相毕竟空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但同时明白“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自忖说食数宝难得真实受用,自己还没有证得此理,烦恼尚未断尽,生死尚未了脱,仍是具缚凡夫。于是生起对无常的恐怖心,就像火已烧到头上来,必须赶快扑灭,念念都能如此精进地修学佛法,断烦恼、了生死,这就叫做“念念如救头然”。

亦如大香象渡河,截流而过。

体型特别庞大的白象称为“大香象”。“截流”就是截断河流,使不再继续流动。经典里有“三兽渡河”的譬喻,分别比喻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在这滚滚的生死巨河上,有三种兽能渡河而过:兔子渡河时就漂浮在水面,用脚踢着水游过去,所以浸水不深。马渡河时可以踩到底过去,但河流的水照样从它身边和脚下流过,并没有被截断。大香象就不一样了,它一脚踩下去,河水立刻停住,不能往前流,顶多往两边溢,这叫做截流。当大香象截流而过时,很多小野兽就不必害怕河水,也能够跟着平安渡过了。这是比喻大乘菩萨使得生死之洪流不再运转,不仅自己能渡过生死洪流,也能帮助能力低的众生跟着出离生死,离苦得乐。

使无疑误,此人天堂地狱俱不能摄也。

如果能对上述这些禅法没有丝毫的怀疑,工夫做到一点都没错误——在正确体认诸法实相的基础上,面对五欲八风时,觉照的智慧如同日月在天,不必缘任何一法,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那么即便是身处如火宅、如牢狱、如苦海、如湍流的三界六道中,也可以得到大自由,往返天堂地狱而丝毫不受拘束了。这也就是开头所说的“如今得即得”,能于当下体认到真正的“自由”了。


参考资料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放生步骤 | 放生祈福 | 放生知识 | 佛经故事 | 放生功德 | 佛法修行 | 佛学经文 | 环保放生 | 放生回向

Copyright © 2002-2030 正善放生协会 鄂ICP备2022017074号-1 放生步骤-放生地点-放生去哪里好-放生方法-正善放生协会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

电脑版 | 移动版